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  首頁 > 會務公開 > 研究成果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生態城市建設思考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生態城市建設思考

(2020.11.26在生態文明引領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高品質生活宜居地建設研討會上的發言)

?

李傳林
四川省生態文明促進會副會長
西華大學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教授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是一個以城市發展為主導的經濟社會區域,其特殊自然生態環境區位和經濟社會發展地位,以及重要發展戰略布局和戰略目標定位,決定了發展生態城市是其城市建設主攻方向。因此,對雙城圈生態城市建設提出三點思考。

一、雙城圈生態城市建設意義重大

首先,為生態保修作貢獻。成渝地區同處長江黃河上游且靠近源頭生態屏障區,必須融入長江經濟帶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主戰場”,走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之路,發揮自然生態保護和修復主功能,切實發展生態城市,促進自然—人—社會和諧共生和可持續發展,為保護兩河流域經濟社會發展財富和人民群眾生態安全、生產安全、生活安全、生命安全作出特殊貢獻。

其次,生態體支撐增長極。成渝兩市共居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主導地位和四川盆地,周緣環境地質地形地貌復雜、生態生物生境多樣、能源物源資源豐富,必須融入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主力軍”,堅持綠色本底、走生態經濟發展路子,推動發展綠色轉型、生態轉型,因勢構建生態城市群落體系,促進發展從同區轉向同體、從協作轉向協同、從共生轉向共成、從聯通轉向融通,打造環境生態化、經濟生態化、文化生態化、社會生態化生態共同體,以培育放大西部地區經濟新增長極。

再次,生態圈融入新格局。成渝雙城身處成渝地區區域經濟核心部位,皆具生產指向和生活指向、重型指向和輕型指向、資源指向和市場指向經濟社會發展特色,必須融入長江經濟帶雙循環發展“主動脈”,堅持大小環境兼顧、大小產業兼容、大小市場融合、生產生活互促共進、大小城鎮共生互成,順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消費需求變化走向,建設公園城市等生態城市體系,構建雙城圈自然生態經濟社會循環體,以推動實現國內大循環、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最后,生態福祉可示范。雙城經濟圈發展必須把人置于城市生態群落系統頂級,生態城市經濟社會發展以人民為中心,讓生產生活在生態城市群落系統中的人民群眾住得原生、吃得生態、行得安全、病得可治、游得暢快、購得無欺、娛得舒心、樂得其俗,為高品質宜居地建設提供健康、幸福、快樂的生態城市示范。

二、雙城圈生態城市建設戰略構思

首先,把握規律理思路。深刻領會新發展理念生態內涵和精神實質,堅持以人為核心建設城市、以人民為中心發展城市,把握城市建設發展創生健全性、生成有機性、生存和諧性、生長持續性、生境有序性、生發競合性、整生完備性、共生聯動性等生態規律,以生態思維、創新思維、有機思維、系統思維、整體思維,謀劃和建設生態城市,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全面發展、全體富裕、美好生活需要。

其次,透析形勢明方位。深刻把握“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新戰略布局,緊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目標,順乎結合、整合、聚合、融合、開合等大趨勢和經濟交往、文化交流、社會交融、生態交織、利益交集等大格局,推進雙城圈城市建設生態化、信息化、智能化、健康化、宜居化。

再次,突出重點建體系??剂砍捎宓貐^雙城經濟圈作為重要的西部地區經濟區和成渝城市群作為可與京津冀城市群、長三角城市群等比肩的全國重要城市群,雙城圈城市發展理所當然成為重中之重,而其生態城市建設是極其重要的。生態城鎮體系空間布局,重點以核心城市圈為首發地帶、發揮極核聚散效應,以軸心城市圈為先發地帶、發揮極化帶動效應,以盆緣城市圈為繼發地帶、發揮有機疏散效應,并按時序逐次推進。生態城鎮體系事業產業布局,重點聚焦實現“兩中心兩地一高”(經濟中心、科創中心,改革開放高地、高品質宜居地,高質量發展)戰略定位和戰略目標。

最后,改革創新加動力。著眼內陸改革開放高地建設,在推進生態城市建設中:創建一體化設計機制,兩省市共同抓好頂層設計;創建協同化推進機制,實現兩省市各部門行業建設主體聯動;創建共生互成機制,實現重大項目工程全方位全區域優化配置和布局;創建融合融通機制,完善和統一相關法規政策,優化財稅、投資、融資、土地、基建等激勵。著眼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創建科技平臺,立足科技自立自強,完善科技、人才、知識產權等法規政策,推進各類特別是生態科技城、數字科技城、健康科技城建設。

三、雙城圈生態城市建設主要舉措

首先,細化實化頂層設計。落實中央和省市兩河經濟帶戰略布局和雙城圈發展規劃,堅持生態系統理念、思維和方法,統攬自然生態、經濟生態、人居生態、文化生態、社會生態巨系統,全面規劃生態城市群落體系??茖W設計外部形態和內在結構,豐富內容內涵,細化設計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功能定位、國土空間結構布局、基礎設施結構布局、產業結構布局、人口結構布局、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社會事業結構布局,并以循環、融通、流動理念和思維,推進設計項目化、工程化、實地化。發揮市場配置資源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突破區劃限制,實現資源最優配置。

其次,極化活化聚散效應。推進城鄉互動,生態一體化發展。推進一二三產業生態化融合,接替循環發展。優化和延展生態產業鏈、供應鏈和價值鏈,實現全生態鏈物流發展。發展多式生態聯合運輸,促進生態要素快速流動。維護和完善市場機制,實現宏觀規劃機制與微觀市場機制、生態正負反饋機制和區域協同機制有機融合,發揮生態城市集聚和擴散效應,促進城市與人類、社會、自然和諧可持續高質量發展。

再次,共建共享項目工程。保障規劃設計落地見效,創設共建共享政策法規和制度機制,因地因時乘勢規建一批跨區域、跨部門、跨行業的生態保護工程、環境治理工程、流域保護開發工程、節能降耗工程、生態產業園區、循環經濟園區、生態科技園區、生態物流園區、生態公共工程、生態新基建工程等,真正唱好“雙城記”和發揮好雙城圈功效。

最后,多元協同開放合作。明確開放合作責任主體,政府間合作發展城市生態事業、企業間合作發展城市生態實業、投融資平臺間合作發展城市生態產業、社團間合作發展城市生態行業、高校間合作發展城市生態專業、科研單位間合作發展城市生態新業。發揮好責任主體協調協作協同職責,各責任主體之間構建聯合聯動聯促機制,促進政產學研用一體化發展,全域全員全方位全要素推進雙城圈生態城市建設內外開放合作。

国产亚洲欧美香蕉免费网站_巨乳姐姐用黄瓜自慰视频教程_国产精品高清一区二区三区_久久久久久久五月天